第188章

  此刻,已经坐到宣凤岐旁边的耿志山听到之后又想着起身谢恩。宣凤岐见状微蹙起眉,太傅,本王不是说了不用守那些规矩的吗。
  耿志山听到之后才停下了动作,他回以笑脸:这千年紫参太过珍贵,老臣恐受用不起,还是王爷自己留着用吧。
  宣凤岐笑了一下:就算再怎么珍贵也是死物,太傅征战多年居功至伟,若这东西真的能让太傅身子好起来,别说是两株紫参,就算是续命仙丹本王也命人为太傅取来。
  耿志山听到后紧锁起眉头来。
  先帝在世时便格外偏爱宣凤岐,若是宣凤岐真的想要这些东西也未尝不可。只是这些东西太过奢靡,以前的那些言官可没少用这件事来弹劾宣凤岐,但先帝也只是稍稍应下,然后这事就一笔揭过去了。
  耿志山原本是想说些什么的,只是他想到接下来的计划就暂且按下了自己那种劝说的话。
  多谢王爷,只是老臣沉疴已久,恐怕会辜负了王爷的好意。
  宣凤岐笑了笑:哪里,如今这大周除了本王外还有谁能与太傅相比,更何况手里还握着兵符,太傅若是不能好起来,这兵权又该交给何人处置呢?
  他这番话看似是玩笑,可是在耿志山眼中,这人的笑就如同毒蛇一般让人身上不禁遍体生寒。
  王爷这话是什么意思?耿志山严肃起来。
  宣凤岐知道耿志山不喜欢官场上的那些弯弯绕绕,于是他直接道:这兵符捏在太傅手中太久,太傅既然身为大周臣民又旧病在身,兵符在太傅这里难免会惹得其他人觊觎。自然了,本王当然相信太傅对陛下忠心耿耿,为了免去不必要的麻烦,还请太傅将兵符交出。
  耿志山越听脸色越难看,当他听到宣凤岐堂而皇之的说让他把兵符交出来的时候,脸上显露出震惊之色。
  看来,宣凤岐终究是按捺不住了。
  耿志山剧烈咳了几下,他一脸敌意看着宣凤岐:王爷说的对,这兵符在老臣这里实在是不妥,不知王爷可有合意的人选?
  宣凤岐听他这样问又笑道:自然。如今陛下还未完全执政,这兵符还劳烦太傅交与本王保管,等到来日陛下长大成人,本王会还政于陛下,这兵符也顺其自然由陛下掌管。
  这样的谎言连三岁小儿都不信,那何况是耿志山。耿志山听宣凤岐这样说完后忽然冷笑了一声,如此说来,在陛下亲政之前这兵符是由王爷掌管了。那我问王爷,这大周的江山到底姓谢还是姓宣?
  宣凤岐脸上还是带着那样意味深沉的微笑。这次他没有回答耿志山。
  耿志山抬起头来恶狠狠地盯着宣凤岐,那是一种在战场上与人厮杀的发怒表情:王爷你猜,是你先杀了我,还是我在塞外的精兵先回到玄都勤王?
  宣凤岐实在没想到耿志山会这样想,他敛去笑意,太傅竟然是这样想的,可是本王并非想要太傅的性命。本王说过,太傅为大周立下了汗马功劳,本王若对太傅有杀意,岂不是对大周不忠?
  耿志山看着他怒道:那你让我交出兵符是什么意思?
  唉这个问题怎么又绕回去了。
  宣凤岐无奈地叹了口气:我想我刚才已经说的很清楚了。
  耿志山是不会相信宣凤岐的话的,他继续道:你现在让我交出兵符无异于是要我的命,大周的兵符只会交给大周的主人。王爷,你得到的已经够多了,不要肖想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宣凤岐知道自己以前的风评不好,但是他没想到都过了这么久耿志山还是对他还未改观。他轻轻摇头:不,太傅,你还没有理解本王的意思。本王不欲与你为敌,而且当今的陛下是本王亲自挑选的,在他登基的那一刻你没有选择带领大军攻入皇城就代表着一切已经尘埃落定了。你自己不是也认可这件事吗?
  耿志山听到这里陷入了沉思。
  先帝驾崩的那一刻他打过想要回来的主意。先帝无子嗣,若是登上皇位的人是宣凤岐,那么他就算拼死也要回来诛杀逆臣。只是他没想到宣凤岐会扶持谢氏的子孙上位,当他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已成定局,若他那个时候再回玄都只能按照谋逆论处。
  军营中他的亲信部下的妻儿大部分都在玄都,在那一刻日夜思念的亲人将变成人质,变成他们的软肋。就算耿志山不愿看到宣凤岐摄政的画面,他也不得不听从。
  只是现在他真的没有几日可活的了,塞外的那些兵要交给谁确实是个问题,但是他交给谁也不会交到宣凤岐手里。他就是个祸水,而且
  怎么样,太傅想好了吗?宣凤岐这时忽然出声打断了耿志山的思绪。
  耿志山听到宣凤岐的声音后抬头看向他:是王爷说的有理。兵权我会交出的,但兵符我只会交给陛下,这件事就不必王爷费心了。
  宣凤岐听到他松了口后满意地笑着点头:既然太傅都这样说了,那本王也没什么不放心的了,但是还请太傅快些交给陛下,疾病不饶人,尤其是太傅还卧病在床,谁也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想必太傅也不想看到血流成河的场面吧。
  耿志山攥紧了拳:那是自然。
  太傅明白就好,这时辰也不早了,本王就先打道回府了。宣凤岐正打算起身告辞,只是当他快要走到门口时又回头看向耿志山,对了,也不知那日陛下来太傅府上,太傅与陛下说了什么,陛下这些时日总是闷闷不乐,想必也是跟这件事有关。若太傅对本王有意见尽管向本王来说,不必私底下告诉陛下,这倒显得陛下难做了。
  耿志山听到他这话后愣了一瞬,他虽然认为自己已经做得够隐蔽了,但宣凤岐还是察觉到了异常。也是,宣凤岐有一颗七窍玲珑心,在这玄都的任何风吹草动都逃不过他的法眼。
  看来他的动作得要快一点了。
  就当宣凤岐快要离开时,耿志山犹豫开口,宣凤岐,我只问你一句话,你会不会谋权篡位?
  哈?宣凤岐露出了一个惊诧的笑容。
  日暮西山,霞光将他离开的背影拉得斜长。
  他没有回答耿志山这个问题,或者是说耿志山这个问题实在是太幼稚了。若是他想谋反的话应该不会等到现在了吧,若是他说自己不会谋反的话,耿志山大约也不会相信吧?
  今年秋收颇丰,江南水患也得到了治理。虽然这段日子谢云程好像一直在躲着宣凤岐,但宣凤岐并未感到难过,当他看到各地送来的百姓安居乐业的折子便觉得舒心许多。
  谢云程知道写宣凤岐一入秋旧疾便会复发,为了让他能够更好处理朝政之事,谢云程又请他搬进宫里来。一来方便他处理政事,二来也能照顾他。
  今年大周钱粮颇丰,所以宣凤岐建议在皇宫中举办一次赏菊宴。往年这段时间都是宫中选秀的日子,这不,谢云程刚满十三各家大族乃至朝廷官员都想把自家女儿妹子送进宫。但是谢云程对娶妻实在没什么兴趣,那些官员偶尔在朝堂上提起时,谢云程也只是一笑了之。赏菊宴这次请了不少大臣,但那些大臣的女儿还有命妇们也会一同进宫。谢云程的后宫空悬,谢玹在世的时候也没有宠爱的妃子,所以一时之间后宫里竟然无人操持赏菊宴的事。
  无奈之下,宣凤岐除了批奏折之外还要费心赏菊宴的事。
  今年粮食丰收,各地的水灾也减少了。按理说应该不会有人被逼得落草为寇才对,可是近些日在玄都城附近多了好几支闹事的土匪,他们杀人放火无恶不作。这件事就发生在天子脚下,所以宣凤岐不得不重视起来。
  事急从权,赏菊宴的事情不得不往后搁置了。
  就当宣凤岐发愁该派谁去剿匪的时候,谢云程自告奋勇说他可以一试。
  宣凤岐听到谢云程这样说后还有些犹豫,一来谢云程没有真正打过仗,二来他年纪尚小,若是他有什么差池。这天下岂不是要大乱。
  他一听这话便立刻否决了谢云程这番提议,但谢云程为此天天往他宫殿里跑,甚至想跪下求他。宣凤岐把该说的都说了,但这孩子就是倔强的很。
  他知道谢云程是下定心思后八匹马都拉不回来的倔脾气。无奈之下他只好答应了谢云程的请求,并打算拨两千精兵给他。
  可是,在带人前往的时候谢云程却只带了两百人。
  宣凤岐看到谢云程带人快马加鞭扬长而去时便觉得后悔,他松口太快了。对面可都是杀人不眨眼的土匪,谢云程只带两百人会不会太少了,他不会出什么事吧?
  宣凤岐的心在谢云程离开的那一刻便悬了起来,他实在不放心谢云程一个人去,于是便想传温郁去帮忙。谁知他还没把人叫来,谢云程便已带着那两百人马回来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