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文学>书库>穿越重生>大明话事人> 大明话事人 第852节

大明话事人 第852节

  虽然林泰来过去做过很多听起来很离谱的预测,而且预测很准确,但这次的离谱程度又一次刷新了。
  “今年可是壬寅年啊,六十甲子一轮回,对大明天子而言,称得上大凶之年。”林泰来幽幽的说,像极了一位老神棍。
  壬寅年?周应秋根据这个关键词,突然想到了什么。
  在上一个壬寅年,也就是整整六十年前,嘉靖皇帝在宫里差点被宫女勒死。
  “他是天子,若论起天意,应当更偏向于他。”周应秋客观严谨的分析道,“所以君侯还是谈谈方案二吧。”
  林泰来记得,在历史上的万历三十年二月,万历皇帝生了场大病,甚至一度到了极度病危的地步。
  当连万历皇帝自己都认为马上要死了,紧急召见内阁大臣托付后事,然后拟定了“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的遗诏,里面有罢免各地税监矿监、赦免获罪言官等条款。
  结果过了一晚上,万历皇帝居然又恢复了过来,人没死成。
  随后万历皇帝又很鸡贼的赶紧把遗诏追了回来,把不少盼着刷新政治的大臣气得吐血。
  这件皇帝险死复生的事情也发生在壬寅年,与六十年前的壬寅宫变相映成趣,所以林泰来才对此留有印象。
  至于在本时空,还会不会发生这种事情,林泰来也不好说,只能做好两手准备。
  蝴蝶效应对时空的影响虽然大,但对一个人的身体健康影响应该算是比较有限度的吧?
  出了正月过完年,按照惯例就到了今年江南漕粮的起运时间,不过朝廷继续开撕!
  林党终于开始用传统常规手段反击,数名言官上疏弹劾凤阳巡抚兼总督河漕、提督两淮军务李三才废物不堪、剿匪不力,并且要求追究当初违规重用李三才的责任。
  清流势力自然要竭力维护李三才,虽然黄淮地区大乱了半年仍然没有平定,虽然南北运河交通一直断绝,虽然今年江南漕粮无法起运,但李三才还是有能力的干才啊!
  二月初,林党和清流势力围绕李三才进行激烈的撕逼时,万历皇帝悄然在宫中病倒了。
  一开始看起来并不算稀奇,毕竟换季时间本来就生病,万历皇帝的身体状况也不怎么样,饮食和作息又不大健康,所以生病很正常。
  因为万历皇帝躲在深宫不出来,大臣这时候并不知道皇帝的病情。
  但是这病势十分凶猛,万历皇帝一连十来天卧床不起,病情一日比一日加重,眼看着病入膏肓。
  没有御批,大批奏疏留中不发,这时候就瞒不住外面了。
  到了二月十六日,躺在启祥宫的万历皇帝从昏迷中缓缓醒来,似乎进入了病危弥留状态。
  司礼监掌印太监陈矩跪在病榻前,流着泪询问道:“皇爷可还有什么吩咐?”
  万历皇帝明白了陈矩的意思,声音嘶哑的吩咐说:“立即将内阁先生们,太子及诸皇子都召来。”
  陈矩想了想,提醒道:“带方侯?”
  皇帝临终前召见内阁大学士们是为了托付后事,但如果没有林泰来参与,这后事能稳当?
  万历皇帝用尽力气挥了一下手,吃力的说:“怕他不敢入宫,你亲自去,与内阁先生们一起到此。”
  陈矩匆匆出去,先让另一个司礼监太监王义前往内阁传旨。
  随即陈矩从西华门出宫,飞快的上马前往西直门外奔驰。这时候陈太监心里不免也抱怨,林泰来常住在郊外实在太耽误事了!
  冲进了颐和园后,陈太监看到林泰来还在悠闲的钓鱼,便心急火燎的一把将鱼竿扯过来扔到水里。
  然后大声的说:“皇上不渐,急召君侯入宫觐见!”
  林泰来愣了愣,开口道:“莫非何进之故事耶?”
  卧槽尼玛!陈太监连忙毫不犹豫的否认说:“非也!我为君侯作保,亦可留在园中为人质!”
  林泰来稍加思索后,又道:“托孤大事自有阁部诸公担当,不必非我不可啊。”
  忠君爱国的陈太监心内焦急如焚,气得想动手打人。
  没有你林泰来亲自到场,并且与首辅彼此达成“妥协”,等驾崩后这大明还能安稳么?
  当今万历皇帝对林泰来有知遇重用的天恩,这是林泰来最大的道德负担。
  如果临终前不能让林泰来“宣誓”效忠新君,等驾崩后谁还能从道德上压制林泰来?
  为了江山社稷,陈太监只能尽职尽责的劝道:“皇帝圣旨急召,难道君侯想抗旨?”
  林泰来无奈的站了起来说:“待我去更换朝服。”
  陈太监急忙阻拦说:“情况紧急,不用浪费时间换朝服了,现在就动身!”
  林泰来看了看身上的宽大舒适的直裰,有点不确定的说:“这样未免会君前失仪啊。”
  陈太监争分夺秒的推着林泰来就往大门走,“事急从权!是我阻拦你换朝服,让你这样去觐见陛下,我对此承担一切责任!”
  (下章可能结局了,大概明天发,求一下最后一次的月票)
  ------------
  第七百七十八章 欲何求?
  二月十六日上午,正在文渊阁办公的首辅沈鲤接到急召阁臣进宫的旨意,也就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
  最近这几日,大量奏疏滞留在宫中不发,早就引发大臣猜测了。
  现在多年不见外臣的皇帝又突然急召大学士们入宫觐见,有点政治经验的大臣都能想到其中含义。
  不只是内阁阁臣紧急入宫,外朝部院的大臣也都紧急赶到皇极门等候消息。
  三位阁老沈鲤、朱赓、李春到达后宫的大门也就是乾清门的时候,又被暂时拦住。
  沈首辅的心情非常焦躁,忍不住对传旨并领路的司礼监太监王义怒斥道:
  “既然皇上紧急召见辅臣,尔等又何故拦我?莫非心怀叵测,想在非常时刻隔绝内外不成?”
  王太监哪敢在敏感时期担上这种要命的“罪名”,连忙解释道:“皇上的旨意是,要先生们和带方侯一齐觐见。
  如今带方侯未至,故而请先生们在乾清门暂留,等带方侯到了再一并入宫。”
  听到这个安排,纵然是沈首辅也没脾气,走是不可能走的,只能在乾清门等着。
  三辅李春不满的质问说:“林泰来在西郊外,派人去召,再从西直门入城再进宫,不知要多久才能赶到,难道我等就要一直等下去?”
  王义又回答:“陈印公已经亲自去召带方侯了,快马加鞭,又特许不用绕路承天门午门,直接从西安门、西华门、西内门入宫,应当不会太慢。”
  阁老们:“……”
  急召林泰来,由掌印太监亲自去传旨带路;但是召他们大学士,却只派你王太监过来,这是看不起谁呢?
  三位阁老一直等到了下午,才看到司礼监掌印太监陈矩和穿着文士宽袍大袖直裰的林泰来快步走了过来。
  时间比较着急,陈太监也没和阁老们寒暄,点头示意后,就率先向乾清门里走去。
  首辅沈鲤本来要第一个跟着陈太监走,按照礼数也该如此,但是却被林泰来一把推开了。
  沈首辅不禁愕然,你林泰来连表面礼数都不讲了?这是打算彻底不装了?
  陈太监回头看了眼,无奈的说:“是我让带方侯紧随我左右,首揆不要多心。”
  看破不说破,估计林泰来心里把自己这司礼监掌印太监当人质了,所以才会寸步不离的紧跟着自己。
  万一真出了事,林泰来伸手就能抓了自己。毕竟在深宫里面,司礼监掌印太监的价值还是非常大的,至少比首辅大。
  为了大明稳定操碎心的陈太监觉得,遇到林泰来这种文武兼修又多疑,进宫就琢磨拿司礼监掌印太监当人质的权臣,真是八辈子修来的福气。
  一行人穿过内宫夹道,抵达万历皇帝卧榻的启祥宫。
  此时虚弱不堪的万历皇帝已经被几个内监强行扶了起来,半坐半躺,眼睛都快睁不开了。
  自从张居正逝世后,已经在朝臣视野中消失二十年的皇帝亲妈李太后,这时候也出现了。
  她坐在万历皇帝侧旁,紧紧握着儿子的一只手,不知在想什么。也许心里后悔,没有劝止儿子停止酗酒和熬夜?
  几个皇子也都在场,整整齐齐的站在另一边。
  除此之外,殿内就没别人了。无论中宫皇后还是最得宠的郑贵妃,全都不在场。
  在一片低沉的气氛里,万历皇帝酝酿了一番后,招呼说:“先生们上前。”
  首辅沈鲤及大学士朱赓、李春一起行礼听谕。
  随即万历皇帝非常缓慢的开口道:“朕享国已久,亦无所憾,此后遂当舍诸臣而去矣。
  东宫有佳儿,今以付尔等,助其成人之礼,辅之为好皇帝,劝其讲学勤政。”
  纠结了片刻后,万历皇帝又补充说:“向来矿税悉罢,释诏狱,以建言获罪诸臣俱赦免并还职。”
  截止到目前,这些都是很“正常”的话,皇帝临终前能说的大体也就这些。
  就算罢矿税、赦免政治犯这样的内容,也属于“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的范畴。
  反正要死了,搂钱和斗气都没意义了,还不如临终前大方一下,以换取身后名。
  七十岁的首辅沈鲤微微哽咽,代表朝臣领了谕示。
  万历皇帝的身体已经没力气动弹,只用眼珠子看向陈太监身边的林泰来。
  皇帝的内心十分复杂,不知道应该怎么评价这位“能臣”,纵观古今根本没有类似的模板。
  就像是甘甜的美酒,喝了会醉,但却又十分令人欲罢不能。
  其他人谁能指哪打哪、百战百胜、十分好用,同时又善于牟利,给国库和内库搞到这么多银子?
  而后万历皇帝喘着气问道:“九元真仙……欲何求?”
  对于大臣而言,这简直是最可怕的场景!
  一位皇帝在临终前问你到底想要什么,这是非常吓人的,说不定皇帝已经有了带着你一起走的心思了。
  林泰来顾左右而言他的说:“陛下春秋鼎盛,金口何故尽出不祥之言?”
  万历皇帝斥道:“不必虚假安慰朕了!”
  虽然他今年才四十岁,但列祖列宗大部分都是三四十岁就挂的,例如宣宗、英宗、宪宗、孝宗、武宗皆如是,容不得他朱翊钧心存侥幸。
  林泰来没奈何,便奏道:“臣甘为大明之伏波,恳请授予对东洋、南洋诸国征伐之权。
  今后以江南为基地,为我大明向外开拓财源以及获取更多米粮。”
  别人不知道林泰来怎么想的,反正从权术角度来分析,林泰来这话就是表明志在海外,不会危害大明的天下。
  万历皇帝闭目缓解疲惫,口中回复说:“加封林泰来为护国公,东阁大学士,入直参预机务,分票东南事务、平乱讨贼事务以及海外朝鲜、倭国等处事务。”
  陈太监与阁老们面面相觑,给林泰来加封和入阁都可以理解,但这“分票”就出乎意料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