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文学>书库>同人>[综] 天生女配> 第418章

第418章

  至于办报纸杂志,这里面的风险就大多了,欧洲各国多的是刚出了几刊,就面临倒闭的报社。
  他心中不以为意,嘴上却不说任何扫兴话。
  “对的,内容上不宣扬各个党派的政见,也不刊登那些令人看不懂的国际动态,选用的纸质也不必太好,但务必要做到售价上的绝对低廉。”乔安总结了一下自己的想法。
  再简单点形容,就是十九世纪版的用户下沉。
  用户下沉这个概念,严格而言绝不是二十一世纪的独创。
  就从报纸行业来看,这个概念尽管在俄国还没有彻底流行开来,但如果有人来自英法美,他们要是听了乔安的想法,一定会脱口而出一个名词——便士报!
  在英国,便士报曾一度便宜到一个便士一份的地步。
  简而言之,价格低、内容易懂,可以说这就是便士报之所以吸引人精髓所在。正是这两个改变,一下子就把报纸的分发方向从那些衣着精致的绅士淑女,扩展到了工人、农民等更多平凡人手中。
  乔安感慨,人家英国都把报纸卖到普通人手里了,而在这个世界的俄国,报纸居然还算是一种高消费品。
  虽然要是认真统计一下,这个世界的俄国现在也不是完全没有廉价版报刊。但是和已经经历过便士时代的英国比起来,现在俄国版“便士报”不论是从种类还是质量上来说,都还处于蹒跚学步的状态。
  事实上,在她熟知的历史中,等着再过二三十年,到了十九世纪末,基于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诸多因素,俄国的报业就会迎来又一波发展高潮,但与英国相比还是落后到一种让人诧异的地步。
  那个时候,在英国,平均每千人拥有报纸数将近三百份,而俄国在这里的数字却是一个孤零零的“十”。这已经不是一两倍的差距,而是二十倍、三十倍的差距。*
  于是乔安来了兴致,这么好的一片市场,为什么不趁机开发利用起来呢?
  作者有话要说:
  *本数据参考自《俄国19世纪中期新闻事业》
  (文中有关报业知识来自网络和维基百科,如有错误还请勿怪哈,或者在心里骂一句作者傻x也是可以的)
  第234章 安娜·卡列宁娜
  伏伦斯基对创建报社实在没有任何兴趣。
  这根本不会成功的。
  他不知道吉蒂是从哪里听了些关于工人、农民的事情,但是仅凭这些道听途说来的消息,以及一阵心血来潮的突发奇想,根本不足以支撑一个人做出什么事业。
  不说整个欧洲了,光是俄国境内这些年来倒闭的报社数量,这个数字说出来都会吓吉蒂一跳。
  伏伦斯基听着她这称得上是天真的想法,想了想,还是没有对她道出这里面的风险。
  她把自身的想法向他和盘托出,对他是那般信任依赖,那么,他何必做这个恶人呢?
  乔安看出伏伦斯基对报社一事兴致缺缺,但这样反而更和她心意,如果真引起了这位伯爵大人的注意,反而会麻烦缠身。
  随着天色渐晚,伏伦斯基不方便继续留在谢尔巴茨基公爵府,就向乔安提出了辞行。
  乔安没有把伏伦斯基的这次来访放在心上。
  她打算这段时间写一份完整的创业计划书出来,交给谢尔巴茨基公爵,争取从自家父亲这里得到创建报社的第一桶金。
  虽然她作为一名备受父母宠爱的贵族小姐,并不缺金钱,但是一旦脱离开日常花销的范畴,就有些不足了。
  她已经过了青春叛逆期那种闹着要与父母闹独立,不论好坏,誓必与家庭分割得一清二楚的阶段,所以她决定直接向父母寻求帮助。
  其实她感觉以公爵夫妇对幺女的纵容宠爱,哪怕她随便编个理由出来,都能轻而易举的从他们手中取得足够的资金。
  但是她不觉得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有什么不可告人的地方。而且有着谢尔巴茨基家作为后盾,不论她接下来想要做什么,必然事半功倍,既然如此那她不如把自己的廉价报纸计划大大方方地展示在父母面前。
  说起廉价报纸,这里不得不提起世界上第一份大获成功的便士报《纽约太阳报》。
  以后世的眼光来看,这份报纸堪称“用户下沉”案例中的典型。
  在二十一世纪,哪怕是非专业人士,在提到用户下沉这个说法时,也能像模像样的说上几句它惯用的盈利方法,什么扩大用户规模、薄利多销、广告招租……
  而这份诞生于十九世纪的报纸,早就把这诸多手法使用了个遍。
  自此之后,廉价报纸就开始如雨后春笋般,在欧美诸国出现。
  而俄国人心目中的白月光法国,还横空出世了一位“通俗报界的拿破仑”。
  这个美誉指的是吉兰丹伯爵之子,埃米尔·德·吉兰丹。这位商业天才一手创立的《新闻报》,可以说是将以上手段玩出了花来,在报业史上名声响亮。
  他在报纸上刊登广告获得大量收益,借此大幅度削减报纸售价,同时大刀阔斧改革报纸内容,使其更加向中下层市民靠拢,从而让报纸销量得到跨越式增长。
  有这些早就吃了螃蟹的前辈们作为榜样,乔安并不担心公爵夫妇会无法接受她的想法。
  她只需要将自己的想法稍微包装一下,就能完美地融入这个时代。
  既然要创建报社,那所要出版的的报纸,总要有自己的名字。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