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然而此时此刻他被圈在这个生硬寒冷的怀抱里,从一个更高的高度俯视向千手扉间那双朱红色的眼瞳中。一瞬之间连现实和幻想都在倒映于这片朱红色的一弯月光里纠缠着交叠,哪怕这只是一次转瞬即逝的目光交汇,当年幼的日斩看到那双眼睛中影影绰绰地倒映着自己的面容时,仿佛在须臾的时空里他也融为了这出传奇的一部分。
  “闭上眼睛就能看见。”
  千手扉间脱口而出的话带着不容置疑的命令口吻,对于心智远未成熟的孩子来说未免有些过于严苛。猿飞日斩却只是眨了眨眼睛,疑惑的目光里没有流露出分毫怯懦或惊惶的情绪,坦荡到譬如朝露般无垢无尘。
  “闭上眼睛。”
  最后他还是听话地闭上了眼睛,在一片黑暗的视域里感受到温热的指尖轻轻抵在眉心的触感。世界的色彩在青年浩瀚感知力的温柔牵引下,自那一点眉心处渡入少年的脑海中缓慢展开。陌生的风景顺着大地的蔓延从视野里一寸寸地飞掠而过,猿飞日斩觉得自己仿佛在两肋间生出了一双轻盈的翅膀,带着他年幼的身躯乘风翱翔向千里之外的旷野与海滨。
  直到视线尽头突兀定格在蓝色的巨人武士与木制佛像缠斗一处的画面上。
  旷古烁今的终结谷之战,无数后人只能从史书的字里行间中凭借单薄的想象来从这场战斗中瞻仰昔日忍者之神的英姿。
  只有猿飞日斩知道,他曾经亲眼见证过这场在九万里天地之间摇山瀚海的交锋。
  *
  在少年的精神力不堪重负之前,千手扉间收回了抵在日斩眉心处的那根手指。
  动地惊天的震撼场面倏尔从视线中遁去,突如其来的黑暗让少年在一阵头重脚轻的晕眩中难以自制地战栗起来,又很快被一股雄浑的查克拉顺着四肢百骸的汇入轻易安抚舒缓下去。猿飞日斩重新睁开眼睛时,仍然保持着那种奇妙的俯视角度与怀抱着自己的千手扉间对视。
  扉间有意放下他,却被少年更紧地反抱了回去。
  宇智波斑的叛逃与倒戈,突然失踪的千手柱间和家族里不断被抽空的警备力量,身为猿飞一族的长子,被寄予厚望的继承人,日斩或多或少曾从父亲或长老们身边听过几句流言蜚语。
  他只是性格敦厚,却并不愚钝。
  “宇智波斑为什么要背叛村子?”他问。
  *
  “你穿着这身袍子的模样倒真是滑稽。”
  用这样略显轻薄的调笑作为开场白,这是会面双方都始料未及的结果。刻意错开了千手柱间的火影就任仪式,宇智波斑此前还从未见过这位宿敌套在一身御神袍中头戴斗笠的样子——温文尔雅得过了头,战国时代的家族绝不会允许这种上下一身的长袍作为日常着装出现在他们的领袖身上。
  思绪转圜到这里的时候宇智波斑有些自嘲地想,确实,战国时代已经结束了,为迎接和平而降诞的村落已经不再需要他们的领导人时刻作披坚执锐的武装,文治之道需要更为儒雅的礼范来安抚人心。
  他只是没有料到,千手柱间会穿着这身装束来赴约。
  这其中的意味实在太过明显,明显到不像是千手柱间一贯的作风,以至于在宇智波斑看到这身装束的第一眼,便忍不住要出言讥讽。讥讽他自持火影身份而来,想必也早已清楚彼此间的隔阂已走到山穷水尽天堑鸿沟的地步。
  如此也好,开门见山,将不必要的情绪都统统舍去。
  然而即使他们已走到了退无可退的地步,千手柱间还是会对宇智波斑怀有几许不切实际的希冀,保有一丝不论底限的宽容。
  “我找到了另一条路。”
  宇智波斑侧身注视着石室内古旧的石碑,火盏里跃动的焰光将他的视线牵扯得忽明忽暗。没有写轮眼的瞳力依托,石碑上凌乱的字迹是外族人永远也妄想窥视的神谕。这份来自血脉传承的馈赠,是只有宇智波一族才能慨然接受的对未来的慈悲指引,指引他们从这堕落黑暗的现实中找到通往理想的天衢。
  “正因为我们坦诚相见,才让我看清了这一切。”
  他朝千手柱间斜去视线,一双比跃动的火苗在石壁上投下的暗影还要幽深的眼睛如出鞘的锋匕,寸寸斩向沉默的对手。“那些家伙在战场上认输的时候个个如丧考妣,在你这政治的博弈台前倒是一时风光无限。”象征火影的斗笠在柱间的眉目间投下的阴影恰到好处地掩去了他的情绪,在两人平静隐晦的视线交锋中,这种无声的出招使宇智波斑微微蹙起了眉头。“各大家族为了一点利益的驱使而明争暗斗,人命也好,村子也罢,在他们眼中都不过是可以用来维持平衡的砝码。”他停顿了片刻,淡漠的声线陡然凌厉起来,“柱间,你想要的和平就是这副冷酷无情的样子吗?”
  仿佛是在佐证他的形容,千手柱间或温和,或锐利,总是承载着分明如四季般的喜怒哀乐,也从不失亮如启明的一点星光,那双深色瞳仁此刻却如极夜中无风无月的汪洋海面,倒映不出凡尘俗世间的任何波澜。
  那无波古井分明该是一潭死水,宇智波斑却依稀从中读出了万千生机。
  “水至清则无鱼,和平从来都不是一场清清白白的梦。”
  低哑的声音平缓沉稳,如锤炼过千百遍的钢石,无论音节的长短都掷地有声。
  “和平是旧制度的瓦解,新政权的确立,规则的完善,权力的再分配,利益的平衡。这其中有多少龃龉......”柱间微微一顿,静若止水的海面在这沉默的间隔中忽而荡开了一圈轻柔的涟漪。“你我心如明镜,不言自明,又何必强求?”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