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但转念一想,以他的身份,怎么可能入仕呢?
  于是他说:“我一个市井儿,想来是没有做官的机会,浪费公主殿下的一片好心了。而且,我也想再多读几年书才是。”
  “你既是阿婆收养的,这方面还有转圜的余地。你不知道,只要有手段,在身份上做手脚不难。何况身份也不是最要紧的,你可知陆渊陆将军?他祖上不是什么名门世家,可是一代代靠着军功,如今也成了举足轻重的重臣了。”
  而且,她早就派人查过黄玄被收养前的经历,不过是个农家子,并没有什么隐患。
  谢宜瑶喝了口茶,继续说道:“那些位高名重的官,别说是商户子弟,就是低一等的士族,都是没有机会做的。但……我的阿父,也就是陛下,是想要做出改变的。你读书多,应当知道历史上也有许多权宦和酷吏,他们名义上虽然不高贵,但却有滔天的权势,因为天子愿意让这些人去替他行事。故而只要父皇他愿意,那些门阀高低的老旧观念,也是可以跨越过去的。”
  但是话又说回来了,贫苦出身的人难道就都没有自己的私心么?也是有的,但他们比士族更好拿捏,处理他们也无需顾忌太多,所以君主要用他们。
  而并不是抱着什么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想法。
  黄玄确实有些被说动了,然而谢宜瑶举的例子叫他有些害怕:“可是那些宦官和酷吏的下场,都不是很好。”
  谢宜瑶又被黄玄逗笑,随后解释道:“举个例子而已,阿父的目的也并非如此。你很有文学造诣,他会喜欢你的。你若有这方面的心思,真的就只缺一个机遇了。你难道不想改换门庭?”
  黄玄一时间还是下定不了决心。
  谢宜瑶都看在眼中。
  这样心性的人,她短期内是不会用的,但是若是放在谢况身边,倒是很好,她想。
  谢况用人,除了最基本的才干外,就是要讨喜。
  虽然她无法直接干预谢况的选择,但把黄玄送到谢况面前,她还是能办到的。
  黄玄的诗文水平只要别太差,就不成问题——裴贺那日在南竹馆就听闻了黄玄的诗名,想来应当是有点水平的。
  谢况疑心重,既要别人顺着他的意思,又不喜欢刻意的阿谀奉承。黄玄看上去就是个胸无城府的玲珑剔透心,只需稍加教导,让他稍微明白点哪些话不该说就好,其他的只随他自己的性子来,定能在谢况面前讨到好。
  一旦黄玄这般出身的人,能借着她的举荐,走到谢况面前去,还怕别的有识之士不知道临淮公主这里有条捷径可走吗?
  这事只差黄玄一个点头了,谢宜瑶本想他虽然从前无心仕宦,但有了权财的诱惑和她的帮助,应该不会有人会低头才是。
  然而,刚在谢冲那里吃了苦头的谢宜瑶,又一次在人心上失了策。
  “虽然殿下对我有大恩大德,但阿婆也是我的恩人。她老人家一个人忙那些买卖的事,我平日又要读书,已经很帮不上忙了,要是去做官……殿下,我是真心把她当做我的亲祖母的,若是不能尽孝,我问心有愧。”
  这话要是换了别人说,谢宜瑶肯定觉得对方是找借口推辞。偏偏是黄玄说了这话。
  他是真心的,可这就更难办了。
  沈蕴芳曾和她说过,人生在世不过“权、财、色、气”四事。
  这权、财对黄玄好像并没有诱惑力。色么?谢宜瑶虽不知道黄玄是否吃这套,但除非万不得已,否则让她找人来做西施貂蝉,行美人计,谢宜瑶是绝不愿意的。
  剩下虚无缥缈又难以捉摸的“气”,更是让谢宜瑶不知如何是好,黄玄看上去性格温和,但偏偏又很有主见,哪怕是挟恩图报都不能奏效。
  如此一来,谢宜瑶只好放弃,她也不是非要黄玄不可。
  “这种机会可不是什么时候都有的……罢了,你不愿意,我也不强求。”
  没有别人的举荐,黄玄这种出身的人,充其量只能做个不入流的小吏。
  “谢公主谅解,”黄玄卑微地说,“我日后若是有了机会,一定会结草衔环,报答殿下的恩情的。”
  在黄玄这儿碰了壁,谢宜瑶虽然失了点兴致,却也并没有气馁,而是继续让人在学馆之中寻找可以举荐的人才。
  皇天不负苦心人,她最终还是找到了合适的人选,并且顺利举荐给了谢况。至于后来那人又渐渐在御前站稳脚跟,则不必细说。
  经此一事,京城中更有不少人才主动登门自荐,其中不乏有真才实学的,谢宜瑶将好几个合适的人举荐给了谢况,有的被谢况留在身边,有的则被安排到别的官员的幕府中去。
  一切看似很顺利。
  但谢宜瑶短期内在谢冲和黄玄这里吃的教训,却让她一时间平静不下来。
  她曾以为自己有着多出来的前世记忆,便可以搅动风云,然而虽然事情大致的走向在她预想的范围之内,但却不能做到事事如意。
  沈蕴芳看谢宜瑶这些时日精神不振的样子,知道她又有心事,便想法设法入理切情地安慰谢宜瑶。
  可她并不知谢宜瑶的心结在哪里,终究只是做无用功。
  唯一一个知晓谢宜瑶重生之事的灵鹊,却又不能理解她近来所做之事。
  到头来,还是要靠谢宜瑶自己。她硬是投入到复杂、繁多的事务中去,好忘却这种莫名的愁绪。
  ……
  咸宁五年,南楚北伐大捷。
  郭遐出兵攻打寿阳,燕军意图行“围魏救赵”之事,却被前来支援的谢冰打了个落花流水。
  北燕又在上游同时开辟战线,义阳再度被困。而这次依旧是程莫立了大功,加上周禄如有神助,大胜燕军,甚至一举是拿下了南阳,叫燕人无功而返。
  目前淮南诸城基本收复,谢况先前定的目标已经完成。郭遐班师回朝,谢冰受命驻守在江北,整顿当地的流民,不曾渡江。
  战事大体告一段段落,周禄、郭遐等人归京后,皇帝就要开始论功行赏了。
  同样,这也意味着,命运对谢冲的裁决即将到来。
  第55章 不轨之心(四) “只要是我力所能及的……
  自打直接从寿阳逃回京城, 谢冲一直觉得他在别人面前都抬不起头来,就连妻子和儿子似乎都看不起他。
  如今周禄、郭遐等人立了大功,虽然让他觉得有些忌恨, 但也感谢他们的功掩盖了自己的过, 转移了京城中人的注意, 那些趋炎附势之辈现在都上赶着巴结他们,哪还记得痛打自己这个落水狗?
  饶是还有与谢冲一同寻欢作乐的狐朋狗友、宠姬爱妾,现在的江夏王府,确实是迎来了最冷清的一段日子。
  有识之人都在等皇帝的一个态度、一个决断。
  若是谢况打算徇私废公,宽恕谢冲, 那么他们便会继续攀龙附凤, 讨好谢冲。
  但要是谢况决意赏罚分明,那么他们则会选择迅速与谢冲撇清关系。
  谢冲本人的态度很是消极,反倒是江夏王妃的兄弟徐朗, 曾经江夏王府的主簿,费心费力在文武百官中周旋。
  江夏王府中的属官有不少为了自保而另择新主的, 谢冲并未阻拦他们,这些人本就不够忠心耿耿, 放他们走是正好。
  至于愿意留下来的那些人, 才是可与他共谋大事的。
  其实谢宜瑶那番劝进的话,正好说中了谢冲的心思。
  他与兄长相差将近十岁, 才刚过而立之年, 正是该建功立业的时候。现在太子年幼, 如果皇帝有个三长两短, 他作为皇弟中最年长的一个,继位也是顺理成章。
  因此这些想法,他早就有了, 即使没有谢宜瑶的提醒,他也会为此事打算起来。
  只是,要等。
  他固然有数不清的财帛珍宝,和一支足够强劲的部曲。但是谢况还有忠心耿耿的文臣武将,以及甘愿臣服的士族,现在的他根本不能抗衡。
  他的那个侄女虽然偶尔会有些奇思妙想,可到底是女流之辈,目光短浅,不能判断局势。
  但也正是因此,只要靠着她与贵嫔太子的矛盾,还有和她父皇之间的龃龉,就能轻易拿捏。
  谢宜瑶建议他去江夏暂且避避风头,确实可行,但谢况是没可能同意的,他定不想让自己离开他的掌控范围。
  她说得对,兄长终究是有疑心的,怀疑他甚至超过谢冰和谢凝,恐怕在将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自己只能在京城做个闲散郡王了。
  然而,兴许是念在前朝因为宗室惨遭屠戮而走向衰败的教训,谢况明面上还是没有严惩谢冲,就连扬州刺史一职也仍然保留,不过剥了几个虚职、减了几成俸禄而已。
  这样的旨意,即使混在对功臣的封赏之中,也是足够瞩目的。
  朝野上下顿时议论纷纷,他们想到了谢况会宽容处置谢冲,却没想到压根就没有实质性的处罚。
  然而谢况态度坚定不移,遇上反对的大臣,他便扯到“忤逆君主”的份上,因此百官皆知陛下是一定要保江夏王的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